|
RCEP引爆東南亞市場瀏覽數:8次
3月22日,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表示,目前,中國已經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RCEP協定的核準,成為率先批準協定的國家。此外,泰國也已經批準協定。RCEP所有成員國均表示,將在今年年底前批準協定,推動協定于明年1月1日生效。 簽署協定的15國共有人口約36億,占全世界78億總人口的近一半。15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7萬億美元,占全球GDP的約三分之一,貿易額也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,所以RCEP堪稱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、經貿規模最大、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。 RCEP成員相互實施關稅減讓、開放市場準入、取消影響貿易的壁壘、簡化海關通關程序等,將進一步降低RCEP區域內的貿易成本,推進貿易便利化,對于區域各國貿易投資增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。各成員整體上相互削減約90%稅目商品的關稅,將激發區域各國貿易投資增長的潛力。 而根據統計,RCEP中,中國制造業占65%,人口占64%,經濟體量占55%,遠大于RCEP中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,這決定了中國在RCEP中有近乎主導的重要地位。RCEP將會圍繞中國,進行產業鏈的分工,這對于中國建立自己的經濟體系和國際勢力范圍非常有利。 對于外貿人來說,具體會有哪些機會值得挖掘呢? 巨大的市場潛力 東盟現有10個成員國按GDP規模排序分別是: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越南、緬甸、柬埔寨、老撾、文萊。各國總人口目前約為6.6億。如果再加上周邊的印度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,總人口超過25億,接近中國的兩倍,巨大的人口體量也帶來了無窮的商機。 普華永道在去年10月初的報告中分析,東盟大多數國家仍然處于經濟發展早期階段,經濟基礎相對薄弱。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,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,對各類產品的需求和消費不斷增加。 目前東盟內部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又可分為三個梯隊: 第一梯隊:新加坡和文萊 這兩個國家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體制,但受限于國土面積和高昂的人工成本,工業體量相對較小,且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產業。 第二梯隊:馬來西亞和泰國 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基礎較為完善,國民受教育程度較高,加上在過去數十年的積累,在某些特定領域已經形成完善的供應鏈系統,具有較高競爭力。 第三梯隊: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、越南、緬甸、柬埔寨和老撾 這一梯隊國家的工業基礎較為薄弱,國民發展水平較低,但是得益于豐富的勞動力人口和低廉的勞動力價格,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較高競爭力。這些國家被許多外國投資者視為下一個中國,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,經濟增長迅速。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,東盟國家的GDP年均增長率多年保持在5%左右,東盟也由此在很長時間內被視為“世界上經濟表現最好的地區之一”。 但由于新冠“黑天鵝”,2020年東盟6個主要成員國中的印度尼西亞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等5國都出現了負增長,只有越南“一枝獨秀”,保持正增長,但增速也明顯減慢,只有2.9%。 不過,各方普遍預期,東盟國家經濟將像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在2021年轉向復蘇,且勢頭更為強勁,畢竟當地的基本優勢并未改變。 從我國和東盟國家的產業鏈分工看,中國相對處于制造業的高端,東盟國家因為擁有人口紅利而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優勢。此前,中國在東盟國家已有直接投資,RCEP簽署后,低端產業鏈將加速轉移。 其中最為受益的將是紡織服裝行業。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,擁有全產業鏈生產優勢,在行業研發、高附加值、快反短交期、復雜產品訂單等方面具備優勢;另一方面,東南亞海外人力成本優勢顯著,與歐盟北美市場間關稅優勢占據先機。 除了紡織服裝,以輪胎為代表的塑膠制品行業同樣會從RCEP的簽署中獲益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輪胎制造國,但我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度高達87%左右。隨著中國加入RCEP,未來從東南亞地區進口天然橡膠或將真正實現零關稅,對我國橡膠輪胎行業而言可謂重大利好。 此外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RCEP制定了統一的原產地規則,這將降低企業在區域內的投資成本。在國際貿易中,大量產品從制造完成到抵達最終市場的過程中,往往會經過多次跨境交易。原產地規則中的區域累計規則,意味著企業在區域內采購的比例達到40%,該產品就可以被視為區域內原產,從而享受優惠安排。這將激勵區域供應鏈進一步完善和增強,帶動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的大幅增長。 在中美貿易關系前景不明的情況下,RCEP無疑令中國更有底氣。 目前,東盟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歐盟,上升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。尤其是今年前兩個月,我國對東盟出口暴漲43.2%!在RCEP生效后,中國與東盟雙方合作必然會有更多亮點。
|